王桂琴1987年出任雜技教師,她將傳統的空竹教學方法加以歸納整理,總結出以“腿”、“繩”、“桿”三個方面為支撐的空竹基本功訓練體系。在教學過程中,王桂琴打破傳統空竹的固有表現模式,在充分發揮王氏空竹小巧玲瓏的特點之上,靈活運用空竹演員的基本功,對傳統的“出手”節目進行了創造性的改造,在演員練習過程中加入了“小翻拉拉提接空竹”、“跑肩二節接空竹” “連續竄毛接空竹”、“點轉十六周連接空竹”、“空竹三轉1080°”等高難而優美的創新空竹節目技巧組合,實現了空竹節目“文活武演”的革新。王桂琴創作的《玩空竹的小妞妞》首度實現了空竹與音樂、舞蹈的有機結合,并創作了一系列復合技術動作,1994年該節目在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比賽中榮獲銀獎和唯一“創新獎”,1995年在法國巴黎“明日”國際雜技節獲得兒童類比賽金獎——“巴黎政府獎”。王桂琴教授的空竹節目于1998年獲蒙特卡洛國際雜技比賽“金K獎”、“斯蒂芬妮杯”、“可口可樂水晶杯”,1999年第十屆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獲“金獅獎”,2000年全國雜技比賽獲“金獅獎”;代表王桂琴藝術高峰的著名作品《俏花旦——集體空竹》以高難的技巧、優美的音樂、俏麗的京劇服飾以及導演的精心編排,在國內外重要賽場引人矚目,當仁不讓地摘取了多項桂冠:2004年武漢光谷國際雜技藝術節比賽獲金獎第一名,2005年法國巴黎“明日”國際雜技節該節目又以無可爭議的成績問鼎“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2007年央視春節晚會“觀眾最喜愛的春晚節目(戲曲曲藝類)”評選中獲得一等獎,成為演出市場上最有價值的藝術產品。
王桂琴認為:藝術只有不斷創新才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雜技藝術的成功是以深厚扎實的基本功、結合推陳出新的高難技巧和完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合力作用的成果。她努力在自己的教學中實踐這一理念,在注重技巧高難的同時強調表演優美、表情真切,使得王氏空竹細膩優美的特色在她主教的節目中進一步得到繼承和發揚,也同時把雜技空竹節目的技巧和表演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